MARC状态:审校 文献类型:中文图书 浏览次数:22
- 题名/责任者:
- 清代云南诗学研究/李潇云著
- 出版发行项:
-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
- ISBN及定价:
- 978-7-5161-9640-3/CNY56.00
- 载体形态项:
- 230页;24cm
- 个人责任者:
- 李潇云 著
- 学科主题:
- 诗学-研究-中国-清代
- 中图法分类号:
- I207.22
- 中图法分类号:
- I207
- 责任者附注:
- 李潇云,女,汉族,河南开封人,2009年毕业于云南大学中文系,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同年继续在云南大学中文系学专业学习,于2012年毕业,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云南民族大学民族文化学院教师。
- 书目附注:
- 有书目(第223-228页)
- 提要文摘附注:
- 清代云南诗学批评是深思和返原的,前者与逻辑相关,后者与体验相关。作为方法,二者均如阳光而无须证明,具有自明性;作为存在,二者则如海水和火焰,有待呈现。从自明性的存在的双重视角出发,作者提出清代云南诗学的两个命题:诗为何——主体性情的艺术外显;何以为诗——基于根柢与兴会的审美创造。另一方面,对清代云南地域化的诗人而言,其诗学话语也不妨以回溯性眼光看作是建立在诗人自我与他者互为式存在性构建的同乡相携、切肤相感的生存状态以及自为式构建的诗人自身与家国、故乡与异乡、审美与道德若即若离的情怀之上。就诗话本身而言,在清代云南诗文论著中,存录性质的诗话,常以“真”为美,多以存在体验为出发点,包容甚广;纵览性质的诗话,常以“清”为美,多以文本为出发点,着眼风格;理论性质的诗话,常以“中和”为美,多游离于主体与文本间,立足诗法与教化。以上这些,共同构成了清代云南诗学批评的主要话语。
全部MARC细节信息>>
索书号 | 条码号 | 年卷期 | 馆藏地 | 书刊状态 | 还书位置 |
I207/879 | 506462855 | 24小时自助麒麟 | 可借 | 24小时自助麒麟 | |
I207/879 | 506463656 | 百家湖 | 可借 | 百家湖 | |
I207/879 | 506462854 | 江宁街道分馆 | 可借 | 江宁街道分馆 | |
I207/879 | 506463657 | 外借 | 可借 | 采编部 |
显示全部馆藏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