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读格式显示(MARC)
- 000 02383oam2 2200313 450
- 010 __ |a 978-7-300-29763-7 |d CNY88.00
- 100 __ |a 20210916d2021 ekmy0chiy50 ea
- 200 1_ |a 公民道德新论 |A gong min dao de xin lun |e 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公民道德研究 |f 李萍著
- 210 __ |a 北京 |c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d 2021
- 225 1_ |a 百家廊文丛 |A Bo Jia Lang Wen Cong
- 300 __ |a 本书受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项目暨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支持
- 314 __ |a 李萍,女,1965年生,湖南衡阳市人,东京大学博士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博导,中国人民大学茶道哲学研究所所长。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伦理、东方管理哲学、茶道哲学等。主持过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两项、教育部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一项、北京市项目一项、中央网信办项目一项、贵州省重大项目一项和中国人民大学项目一项。出版和主编专著9部,包括:《企业伦理:理论与实践》《现代社会管理的伦理分析》《公民日常行为的道德分析》等,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包括《论管理伦理的问题域及决策方法》《“道德”概念在近现代中国的意义转换》《推进网络伦理建设》《在地普遍性的比较哲学何以可能》等。
- 330 __ |a 本书将当代中国公民道德问题的探讨置于现代化视镜之下,在“导言”部分解释了全书的若干核心概念、中心思想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提出“好公民是现代社会的主体”这一命题。第一章确定了公民道德问题讨论的时空背景,交代了公民身份在现代化进程中所经历的转换以及由此产生的现代社会道德研究视角的调整。第二、三、四章则分别从经济、政治、社会-文化三个不同层面的现代化领域阐述了相应的公民道德表现形式及相关的理论问题。第五章通过对公民道德的一个重要且相对特殊的形态——公民不服从问题的分析,进一步探讨了公民个体的多样性、公民与国家关系的多元性以及社会变迁条件下的公民道德规范(如忠诚、守法、公平等)的复杂表现形态等问题。第六章是对中国当代公民道德的实证调查数据分析,重点讨论了公民认知、公民参与、公民教育等方面的实际状况及其理论问题。第七章是横向的比较研究,选取了有代表性的三个地区——香港、新加坡、日本进行了对比分析,以资对当代中国公民道德建设提供有益的经验和启示。
- 517 1_ |a 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公民道德研究 |A xian dai hua jin cheng zhong de zhong guo gong min dao de yan jiu
- 606 0_ |a 公民教育 |A Gong Min Jiao Yu |x 社会公德教育 |y 中国 |j 研究
- 701 _0 |a 李萍 |A li ping |4 著
- 801 _0 |a CN |b 91MARC |c 20211015